金怡顺:增强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自觉
权威观点     点击:

当前,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,人民群众有许多新要求、新期待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就是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、新期待,发挥党的政治优势,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。理论是实践的先导,只有理论自觉才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自觉。要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长期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,就必须在思想理论上深化其对群众路线重要意义的认识,增强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自觉。


坚持一切为了群众,对人民负责,这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体现了党的宗旨。
从根本上说,党的宗旨就是解决立党为谁、执政为谁的问题。只有解决了“为了谁”的问题,才能够正确解决“怎样为”的问题。中国共产党应当对人民的利益负责,为人民的利益服务,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,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。就领导干部而言,对人民的利益负责,最关键的是要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,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,使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。我们党的干部的利益,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。我们党的干部分布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,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,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,作为“人民的公仆”和“人民的勤务员”,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实践者。反之,党员干部如果漠视人民群众利益,以个人利益、少数群体利益至上,人民群众就不会把党员干部当作自己的代表。这样,处理党群关系的立场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,党的宗旨就会被抛弃,实际工作中也就谈不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了。


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,这是实行群众路线的力量所在,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观。
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,是成就党的事业的依靠力量。我们常常把人民群众称作“真正的英雄”,传达的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。只有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,党才会有力量,党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、迈向成功;也才算抓住了做好一切工作、成就一切事业的关键。现阶段,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,要破解发展难题,实现改革攻坚,顺利爬坡过坎,必须更加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,从人民群众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。离开了人民群众,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。对党员干部而言,在实际工作中,要放下架子,问需于民、问政于民、问计于民,拜人民群众为师;要善于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尊重群众的创造性,及时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经验;要对群众常怀敬畏之心,尊重群众的需求、认识、参与和创造,尊重群众的监督。


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,这是实行群众路线的基础,体现了党的优良作风。
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,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,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基本的要求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本来就是一体的,一旦和人民群众隔了心,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,就会动摇执政的根基。没有在日常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,群众路线就难以实行下去。现阶段,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,就是和人民群众离心离德之举,是脱离群众、背离党的群众路线的突出表现,应当引起高度重视,认真加以克服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要使自己和人民群众“不隔心”,就必须做到为官清廉、清正,为政清明;就必须不搞花架子、不做表面文章,要以平等的态度、相同的立场和群众打成一片;就必须真心实意与群众商量办事,用群众能够接受的态度和方式宣传政策、处理矛盾,赢得群众最大限度的信任;就必须把人民群众当作一面“镜子”,敢于面对、认真面对、时常面对,照出自己的差距,摆正自己的位置,掸去身上的灰尘,扎实改进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。


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,这是实行群众路线的工作途径,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。
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”,是“实事求是”在我们工作路线中的集中反映。它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,要充分尊重和反映群众的实践和愿望,把群众的实践和愿望作为根本依据,以确保政策和决策的正确性。从群众中来,就是要时刻关注群众生产、生活、利益、经验和诉求,从而获得制定政策、作出决策的依据。到群众中去,就是要把政策和决策放到群众的实践中去检验,对了的就坚持,不足的就完善,错了的就纠正,出现新问题就及时总结、抓紧解决。因此,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,绝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流程,也是我们党依法执政、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的保证。改革攻坚阶段,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,党员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,最切要的就是要深入群众,带着深厚的感情关心群众,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,及时把握群众思想和生活实际,真诚倾听群众呼声,真实反映群众愿望,对群众提出和反映的各方面问题,要摆上议事日程,满腔热情地对待和处理,不断回应、引导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。各级党的主要领导干部要常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,到群众意见最多、矛盾最集中、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,努力排忧解难、化解矛盾、打开局面,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,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。

(作者单位: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
【作者:金怡顺 来自:《光明日报》2014年02月15日】